对话未来商业“讲故事的时代已经结束”小乔科技潘忠剑:消费品本质上就应该是

编辑:肖鸥 来源:网络 2022-08-24 17:21    阅读量:8799   

  
对话未来商业“讲故事的时代已经结束”小乔科技潘忠剑:消费品本质上就应该是

?行业:家居生活方式

?估值/融资轮次:截至2018年10月,小桥科技已完成四轮融资,B+轮融资金额1.4亿人民币。

?核心竞争力:打造以折叠跑步机为代表的运动健康品类;RD、供应链与品牌孵化能力

?未来关键词:家居生活品牌,全球布局,多轨发展

“2007年夏天,清华五道口门口的麦当劳里,只有一份快餐的钱。”近日,小桥科技创始人潘在其官方账号“潘达”上传了一段短视频,讲述了他遥远的创业故事。

“那时候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,就是做一个非常好的公司,但当时的事实是,我的能力和梦想不匹配。”潘,一个失败的企业家,乘坐绿皮火车回到浙江。回想起自己曾经飞去北京大获成功,他觉得那是“一生中极其灰暗的时刻”。

十五年过去了,潘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“今天看来,那是一次特别美好的经历。风雨过后,才能见彩虹。”

潘,1986年出生,连续创业者。2014年,他一手创办的陈昂家电遭受沉重打击。在JD.COM有百万销售额的商店被迫关闭,现金流被切断。在低谷的时候,潘意识到自主技术品牌公司是有前途的。于是,他把目光放在了室内跑步机上。

这给他带来了阶段性的胜利。2016年,小乔的折叠跑步机亮相,潘钟健完成了从小家电品牌到智能运动品牌的跨界转型。

好在小乔科技诞生后,家庭健身赛道恰好处于风口浪尖,小乔自然受到资本关注。截至2018年10月,小桥科技已完成4轮融资,B+轮融资金额达1.4亿人民币。

在以“小乔”为主营业务的基础上,还孵化了独立小家电品牌瞿颖和以运动恢复为主的品牌健视。

据潘介绍,到目前为止,小乔已经卖出了200万台跑步机。但今年,他决定将重心放在剃须刀品牌上,这意味着潘的重心将从健身赛道切换到剃须刀所属的小家电赛道。

“讲故事的时代结束了。”在接受《对话全国商报》“未来商业专栏”专访时,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,“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如果不改变,很多消费品牌将无法渡过这个冬天。”(点击链接查看更多“谈未来业务”文章。

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,潘认为PS时代已经正式进入PE(市盈率)时代。“消费品牌需要从追逐营收增长回归净利润,消费品本质上应该是盈利的。”

乔跑步机:借钱推产品,“出道”是巅峰。

小乔跑步机是从潘的“豪赌”开始的。

在一份报告中,潘曾表示,小乔的跑步机研发过程中,资金出现了问题,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团队开始融资,“借钱过日子”。

首先介入的是天使投资人的资金支持。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6月,小桥项目获得11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。然后得到了维度资本的几百万投资。之后,2015年7月,潘钟健制造了小乔的第一代跑步机。

然而,第一代跑步机过于笨重,很快被潘钟健拒绝,他希望做出一款可以颠覆行业的产品。最终,潘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款重量只有34公斤的跑步机,折叠起来占地面积不到0.5平方米。与市面上重量超过100kg的跑步机相比,小乔的跑步机以轻取胜。

完成设计后,下一步是开模。资本的模具也担心泛钟健。

众筹帮了潘钟健大忙。2016年,小乔跑步机成为牛头历史上第一个项目。众筹超千万的com。资金到位后,当年3月,小桥跑步机开业;9月,小乔推出首款折叠跑步机,11月单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。

小乔的“出道”是巅峰,这给潘带来了信心和更多的资本青睐。

2018年1月,小桥科技获得亿美元B轮融资,由华映资本、史明资本、蒂奇沙丘资本、洪泰基金、齐一创投领投,百泽资本(原以太资本)担任独家财务顾问。之后,小桥科技还获得嘉实投资1.4亿人民币B+轮融资。

“小乔开发了折叠跑步机这个品类,这是我的绝对优势。”潘告诉记者,“当初,小乔定位的是高颜值的女性跑步机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。”

2018年,潘对外界表示:“‘把跑步机从运动器材‘变成’家用电器,让跑步机成为家里的必需品,是小乔对行业最大的期待。

在明确的定位和资本的加持下,小乔跑步机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。

从2016年到2017年,小乔一共卖出了15万台跑步机;2020年1月,小乔组建了100人的研发团队,累计销量100万台;2021年4月,小乔体育智能云服务上线。5月,小桥在常山新增200亩土地,建立小桥智能生产基地;2021年7月,小乔直播累计付费达到80万。

从小桥科技的融资经历和发展历程来看,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家从0到1的初创企业。

但在小乔的发展过程中,潘也有遗憾。

他说,为了追求GMV的增长,原本专注于女性跑步机的小乔一度开始进入家用跑步机的全品类。

“小乔弄错了。当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,我们参与了一项销售‘铁’的业务。”潘说,“为了业务增长,我们曾经放弃了我们最有优势的差异化特色,也正是这次行动。从2020年开始,小乔被拖入价格战,我认为这是一个战略错误。。"

然而,即使时光倒流,潘能否避免这一错误也不得而知。

“我提出了还价。面对当时的市场环境,我还有别的选择吗?比如我提高了小乔的产品价格,在高毛利的基础上,不断创新产品,打广告,树立品牌。”潘说,但他也认为,在当时的情况下,即使我们走这条路线,也不能保证我们不会卷入价格战。

也许这就是企业家的“命运”。

然后追求新的增长曲线。

不可否认,小乔科技自成立以来的快速发展,与整个家庭健身赛道站的“风口”有关。

相关报告显示,2019年中国家庭健身市场规模达281.5亿元,与2015年的83.5亿元相比,年复合增长率达35.5%。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404.1亿元。

所以,小乔的成功不仅仅是潘选择的成功,更是蓄势待发的结果。

但现阶段的种种迹象表明,整个家庭健身赛道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期。

潘透露,小乔曾经尝试过对标美国的互动健身平台Peloton,做了中国版Peloton的重磅工作,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时间做了英文版和韩文版的课程内容。

谈及原因,潘毫不掩饰。他见证了Peloton的市值从几十亿美元涨到500亿美元。“你看不到这个趋势吗?”

资料显示,Peloton是全球最大的互动健身平台,一度备受投资人追捧。从商业模式来看,Peloton走的是“内容+智能硬件”的路线。硬件是指生产和销售动感单车和跑步机。在内容方面,Peloton开发了一款APP,并向用户推出健身课程订阅服务。

可以说,Peloton过去几年的成功,让国内的运动健身赛道企业多少有些野心,自然也对标的产生了期待。包括小乔在内的国内健身公司,都希望复制Peloton的成功之路,商业模式也越来越类似Peloton。

然而,Peloton在现阶段也遇到了发展瓶颈。

据报道,随着防疫限制的放宽,人们重返健身房锻炼,消费者对该公司流行的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有所下降。

2021年1月14日,Peloton迄今为止已经达到了171.09美元的股价峰值。然而,2022年8月16日,Peloton的股价为13.69美元,总市值为46.18亿美元。

据报道,Peloton在7月份表示,将停止所有动感单车和跑步机的内部生产,并将生产转移给合作伙伴,以简化运营和降低成本。8月,Peloton甚至表示,将关闭其北美外勤业务仓库,将送货工作转移给第三方供应商,以退出“最后一公里物流”业务,并缩减其成员支持团队的规模,导致此次减少约800个工作岗位。

在国内,与小乔同赛道的家用健身镜品牌FITURE魔镜也遭遇了一些挫折。

潘表示,在后疫情时代,非刚需消费品需求的下降是一个主导趋势。

“后疫情时代,我认为体育健身行业会处于一个相对‘平淡’的状态。”潘说,“健身赛道是有意义的,但是需要慢慢培养,需要时间去成长,需要等待。未来小桥科技会随着行业慢慢成长,度过发展周期。”

或许是持续创业的“惯性”,又或许是受赛道内外因素的影响。再加上4月份在上海的“民宿”经历,潘对自己的创业方向有了新的思考。

他希望将公司的战略重点放在与消费者生活需求更相关的品类上。这一次,他选择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他的业务“小家电”上,并将他的剃须刀品牌“瞿颖”放在第一线。

早在2018年下半年,“瞿颖”剃须刀就已经上线销售,但一直保持低调。

虽然健身赛道整体进入了黑暗期,但剃刀赛道并不是蓝海,巨头们早已各树山头。但潘并不害怕。

“我一开始是做剃须刀的。”潘说,“那段时间,我们真的不敢和科菲、飞利浦等品牌竞争,这些品牌的地面渠道和线上渠道渗透率都非常高。当时我们对消费者的洞察和整体资源都不足。”

潜伏多年,现在,在他看来,时机已到。经过小乔的跑步机经历,他有信心挑战更大的品类。

新渠道的兴起和熟练运用也给他带来了进一步的信心。

他认为,任何一个好的国产品牌,“通过KOL达人带货,用短视频内容种草”,都有机会快速崛起。这也是他敢于面对剃须刀领域国际国内巨头的原因之一。

为了提高电影的趣味性,潘开始了短视频和直播。他每晚坚持出现2个小时,其余时间由团队直播。从潘的账号页面可以看到,从6月20日到8月16日,他的账号上完成了40场直播,更长的场次长达5个小时。

只有风口放大器供应链还是王道。

潘承认,在发展过程中,小乔吃了一些红利。

除了在疫情期间搭上了主场运动赛道的高速增长,他认为小乔及时抓住了流量的红利。据他自述,小乔跑步机曾经在连接两个头部主播的直播间里,以差异化创新和高性价比的产品抓住了直播。“能通过头部主播选拔的产品,一定是有产品差异化或者价格优势的。”

即使踩在风口上,潘对风口的看法还是比较冷静的。

“风口其实只是一个放大器。”潘钟健说,“底层要有很强的能力才能抓到风。”

“没有工厂的品牌都是‘纸老虎’。”潘说,“我认为工厂是一个公司的基本能力。如果没有制造业,你只能是一个‘讲故事’的公司。”

早在2017年,小乔就开始筹建自己的工厂。此外,记者了解到,2021年5月17日,衢州小桥智能制造产业园(以下简称小桥产业园)奠基仪式已经完成。该工业园总投资15亿元,分两期建设。一期占地100亩,当年12月正式投产。二期规划也已启动,将于2023年建成投产。

有了自己的工厂,就把产品质量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而不是只做代工。谈论所谓的“品牌理念”终究不会长久。潘希望小乔能成为一个既能“讲故事”又能做事的公司。

中国的供应链能力也给了泛钟健走向海外的信心。潘认为,未来的消费品牌在诞生时将是全球性的品牌。

“好的产品是没有国界的。如果产品足够优秀,应该对应全球市场。”潘认为,在出海的路上,本土消费品牌有供应链红利、工程师红利和更高的运营效率。“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飞轮是固有的成本优势,即产品价格更低,工程师红利也使本土消费品牌拥有更高效的产品创新能力。”

据潘介绍,小桥集团国内外业务发展相对均衡,国内和国际业务比例几乎为1:1。

“在韩国,在俄罗斯和北美,运动健身行业和小家电行业,小桥科技都处于第一梯队。最近取得的很大进步是,在剃须刀这个品类上,小乔科技的剃须刀在俄罗斯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8%左右,理发器在20%左右。”潘曾经说过。

潘说,从事全球化经营和管理全球化是两个概念。“国际商务分为三部曲。给欧美公司提供代工服务,可以算是第一步;第二步是将产品销售给当地经销商;第三步,在当地招募自己的团队,做自己的品牌,打造自己品牌的运营能力。”

潘认为,本土公司只有走到第三步,才能算是全球性公司和跨国公司。如果他们只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,只能算是从事国际贸易。目前小乔还在转型过程中。

作为一名温州籍企业家,潘希望成为新一代“敢为天下先”的温商精神的传承者。他的精明不浮躁。与很多热衷于烧钱,用长期高额补贴获取客户的创业者不同,潘看重的是公司是否赚钱,他认为这涉及到商业逻辑。

“我觉得不赚钱的公司很可耻。”他说,“除了前期培育市场、后期培养用户习惯的公司,其他通过降低毛利、增加销售费用获得的gmv,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无效gmv。”

潘认为,从长远来看,不赚钱的消费品品牌做不出好的产品,也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。“如果陷入价格战,这不是一个品牌真正应该做的。”

  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相关文章